www.qingdaochurch.com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精博欣赏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文章标题:一个基督教艺术家的信仰追求——专访何琦博士  文章来源:天风:王从友  发布时间:2016/7/21  访问次数:15302  文章简介:信仰与美不是对立,整个基督教两千年的历史中,信仰与美都是基本协调的,尽管期间有少许不协调的时候,但整体、主流都是和谐发展,而不是对立的。
 

   当前位置:  首 页   →  团契见证   → 一个基督教艺术家的信仰追求——专访何琦博士

 
 

一个基督教艺术家的信仰追求——专访何琦博士

 
文章来源:天风:王从友   发布时间:2016/7/21     访问次数:15302   
  


简介:信仰与美不是对立,整个基督教两千年的历史中,信仰与美都是基本协调的,尽管期间有少许不协调的时候,但整体、主流都是和谐发展,而不是对立的。


【 字体: 】【 打印 】【 关闭
  何琦博士,曾任南京金陵神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现为旅美艺术家、访问学者。曾为亚洲基督艺术家学会理事、中国美
术家协会会员。作为中国基督教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他这几年大多在国外访学。能够访问到何琦博士还是因为他正回国度假,于是我们便有了机
会相约在他的家乡六朝古都——南京。

  一、艺术让我认识了基督教信仰

  在西康宾馆的6号楼大厅中,记者见到了何琦博士。一位看上去1.8米的身
高,戴着眼镜,一头长发,浑身洋溢着艺术气息的中年人笑容可地向我走来,他就是何琦博士。作为曾经听过何博士《基督教艺术史》课程的金陵校友,我自然问出了一直充满好奇,但又一直没有机会问的问题,作为一个“很潮”的艺术家,何博士怎么会信仰基督教的?

  原来,伴随共和国一同成长的何琦在1968年文化革命期间就与同学一同到苏北农村插队落户。一段时间后,初去时的新鲜与兴奋劲没有了,整天除了劳动就是听一些口号,感到生活无聊、压抑,对人生也觉得迷茫。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比自己高两届的校友来看大家,有人知道他的歌唱得好,就请他唱
几首歌听听,因为他是基督徒,就唱了几首基督教的诗歌。当他唱到一首圣诗的时候,当时的何琦深受震动,一问同学才知道,此歌乃是基督教的《圣母颂》。由于何琦所读的金陵中学原来是一所教会中学,在读书的时候就看到并去过学校里原来用于崇拜的小礼拜堂,因此基督教对他也并不是那么陌生,而这一首《圣母颂》,更是让他觉得人生还有希望,也使他对基督信仰充满向往。此前,他对基督教的神秘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仰慕之情,曾经在“文革”轰轰烈烈的时候,他一天晚上听说他的同学的父亲丁主教家被红卫兵抄家了,他倍感揪心,因为他过去曾经去丁主教家玩过,丁主教和郭师母的慈祥和蔼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感觉他们怎么也不可能是牛鬼蛇神,于是第二天一早就去丁主教家帮助整理那满地的狼藉。

  由于当时年龄不大,身体也不太好,生产队和人民公社看何琦又能画点画,就照顾他不让他下地干活,只要他画一些毛泽东画像等的文艺宣传画。凭着对艺术的爱好,也为了把宣传画画得更好,何琦就常在回家的时候向当时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吕斯百教授和金陵中学恽中赢老师请教,顺带也会借一些艺术画册研究。一次,他发现了一幅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拉斐尔作品“椅子上的圣母”,很是喜爱,就带回苏北插队的地方,白天画宣传画,晚上就不断地临摹“椅子上的圣母”画。尽管当时的宗教活动停止、教堂关门,但对圣画的临摹给何琦每天枯燥的生活带来充实,使他的心灵得以脱离当时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现实,体验到画中的祥和、和谐与爱的光芒。因着心里的感动,在一个基督教被禁止、基督信仰者受打击的时代中,何琦仍然愿意寻找、亲近基督教和基督徒。有机会回南京的时候,他还专门来到太平南路的圣保罗堂和莫愁路的莫愁
堂看看,可惜当时教堂已经变成了工厂的车间。。

  有人藉着恩典走近上帝,有人藉着真理走近上帝,有人藉着爱走近上帝,而他,藉着基督教艺术走近上帝,基督教绘画艺术给他的心灵带来纯净、安宁与安慰,并让他最终接受基督教信仰,看到人生的希望,得着了生命的盼望。

  二、用基督教艺术播撒“爱”与“希望”

  对基督教信仰的理解与体验,使何琦博士对那些能给人生命带来激励的素材总是充满向往,并一次次被其激励。他对一篇有关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一个情节记忆犹新:南北战争中南北双方共阵亡超过百万,南部损失约40%,北方损失约60%,然而,当北方格兰特将军去接受李将军受降的时候,并没有对失败的南部进行任何惩罚,他只说了一句话“让我们拥有和平”,在他看来,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基督教文化的包容 在他去罗马参观早期基督教地下墓窟时,不仅亲身感受了当时受迫害时基督徒们只能在地底下崇拜的苦境,更是被地下墓窟的很多壁画中表达和平的鸽子、表达复活盼望的孔雀所感染。他的艺术生命就是在这种对“爱”与“盼望”的殷切期望中一步步走向熟——不仅使他的艺术创作益加成熟,也使他的肉体生命老而不衰。在一次同学聚会中,有同学开玩笑说:“大家都开始变老了,怎么就何琦看不出来老呢,有什么秘诀?”何琦博士觉得秘诀就在于基督教信仰已经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对基督教绘画艺术的理解与创作也让他的人生享受更多的喜乐、平安,拥有更美好的盼望。

  也正因如此,何博士在自己的基督教艺术创作中更多关注的是传递“爱”、“和平”与“希望”。何博士曾创作了一幅“耶稣平静风和海”的画,当美国遭遇了9·11恐怖袭击后,很多人感到恐惧、害怕,他的画给很多人带来安慰。此画后来在中国基督教两会2004年在香港举办的“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主题圣经展中被用作宣传画。他特别喜欢耶稣的身上所流露出来的“爱”,深受耶稣在十字架牺牲自己为要给人类留下盼望的影响。他特别喜欢读耶稣受难前的一天晚上——逾越节晚上的故事,耶稣已经知道自己将要上十字架,但他还是很平静地给门徒洗脚,去客西玛尼园祷告的时候,自己汗流如血,却是到离门徒一段距离的地方独自祷告。作为一名基督教艺术家,他不是像一些写实主义艺术家那样注重表现耶稣的“痛苦”,而是更愿意从爱、宽容与希望的角度来创作,他现在正在考虑根据他对耶稣最后晚餐与客西玛尼的理解,创作一幅圣画。

  三、用真实的美来敬拜上帝

  如果说“爱”与“盼望”是何琦博士艺术创作所追求的精神实质,那么对“美
”的塑造则是他对基督教艺术价值的追求。

  何琦博士不仅从事艺术创作,也专研基督教艺术史,他总结说:“信仰与美不是对立,整个基督教两千年的历史中,信仰与美都是基本协调的,尽管期间有少许不协调的时候,但整体、主流都是和谐发展,而不是对立的。基督教会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具有整体包容性的,信仰表达与美的追求其实并不是脱节的,甚至也都反射到基督徒很生活化的体验,比如在教会传统中,基督徒都是将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穿上去参加主日对上帝的敬拜的——不仅是要庄重,也要讲究搭配,包括款式与色彩的搭配,让人看着赏心悦目,而不是灰色低沉,这就是和谐很好的说明。”

  因此何琦博士一直很强调基督教艺术是真善美的结合,但他所追求的美不是一种僵化的教条,而是一种融入时代信息,融入当代人生命气质的美,我理解他所说的美是一种赋有“时代感的的美”、“中西结合的美”。 我们可以从他对教堂建筑的理解来领会他的艺术追求。他说,建筑往往体现一个时代精神,教堂建筑也是如此。 不同时代基督教会对教堂都有不同的与其相处的时代对应的诠释,譬如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新哥特式、现代主义风格等,特别是当代的教堂建筑风格在表达神居所方面更是强烈地传递出时代的信息。自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掀起的崇拜礼仪改革运动以及伴随一战后的包豪斯现代建筑美学思潮乃至二战后出现的后殖民化本土化、处境化的浪潮等,都在不断摆脱殖民化时期流行的“新哥特式”的教堂建筑统一模式化的样式,表现出当代基督徒在对“神的居所——教堂建筑”的创意上更体现出百花争艳的时代精神和美感。何博士在国外考察过数以百计的当代基督教堂,总体上看,除了欧洲一些国家地区修复了一些因二战损坏的哥特式教堂——把它们作为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修复工程外,基本上都不去再建新的哥特式教堂。因为现代教堂的神学理念是更强调崇拜的集中向心式,基督徒到教堂更渴望得到在神的居所里的团聚,在神的居所里,在神的面前应该是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故向心的集中式教堂建筑平面设计更成了现代教堂的首选。而传统哥特式教堂的长方形中殿及两旁的拜苦路的纵深,更强调的是天主教会内部不同教阶的等级秩序与中世纪的朝圣苦修之路,而使得教会的崇拜在向心的张力上弱化(当然这种情况自天主教的崇拜礼仪运动后特别是自梵二会议以来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教堂建筑和内部装饰都要反映时代感,教会不应滞后于时代。可以鼓励艺术家在上帝的圣所——教堂中运用自己的技艺来赞美上帝,运用上帝所赐予的色彩赞美上帝。让教堂在庄严中更富美丽,赋予它时代美感,反映出现代人的追求。让进来敬拜的人能在教堂装饰艺术中就感受到上帝的奇妙、伟大,配得人类的赞美与敬拜。

  在2000年世纪之交时,基督教界制作了一本由全世界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创作的《世界基督教艺术2000年》基督教艺术画册,其中亚洲选了两个人的作品,一个是日本著名基督教艺术家渡边帧雄,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何琦博士
,这既是对何琦博士艺术创作水平的一个肯定,也是对他一直所追寻的艺术道路的肯定。当时的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亲自为画册题写前言,他说:“基督教需要艺术,美可以拯救世界。”十九世纪德国诗人希勒也说过:“或许,只有艺术才可以拯救信仰的贫乏。”这是对于美的价值的肯定,是我们个人所无法切身体验的,但是我们相信,上帝配得我们用最美、最真的东西来敬拜他,因为他是众善的泉源,他配得极大的赞美!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曾经说过:“我爱你爱得太迟了,那么古老的美,那么新的美,我爱你爱得太迟了。”这美就是上帝,是何琦博士要藉着他的艺术作品所敬拜、所传扬的那一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友情链接: 中国基督教网站』 『金陵协和神学院华东神学院
电话:0532-66012538 | 投稿邮箱: churchqd@163.com | 84424693@qq.com
Copyright 2009 青岛基督教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09049800号-1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036